12月13日,2016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南京舉行。國行公祭,祀我國殤。這是中國第三次以國之名義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2014年2月27日,中國以立法形式將12月13日設(shè)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在公祭日來臨之前,《共同見證:1937南京大屠殺》史實展于2016年10月22日至12月15日在法國岡城(卡昂)和平紀念館舉行。我校9001cc金沙以誠為本王銀泉教授受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委托,審定了該展覽文本的英文稿,確保了展覽的成功舉辦。為此,在公祭日來臨之際,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特致函我校,感謝王銀泉教授為紀念館在法國舉行的史實展提供的翻譯服務(wù)。
今年暑假,王銀泉接到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關(guān)于校對該館赴法國展覽文字譯文校對的任務(wù)。展覽文字共分為四個部分,講述了侵華日軍對人類正義與文明的殘暴踐踏的暴行,分別是日軍在南京的屠殺暴行,歐美人士救援難民,西方媒體早期報道和中外人士共筑和平。第一部分的內(nèi)容主要歐美人士和大屠殺幸存者對日軍對南京的轟炸、進攻以及攻占南京之后實施的屠殺、強奸、搶劫、縱火等暴行的敘述。第二部分詳細記載了由歐美人士建立的南京安全區(qū)國際委員會在南京安全區(qū)開展的難民救援行動以及對日軍暴行的抗議,這些西方人士包括約翰·拉貝,約翰·馬吉,明妮·魏特琳,喬治·費奇,瑟爾·貝茨,羅伯特·威爾遜,劉易斯·斯邁思,詹姆士·麥卡倫,伯恩哈爾·辛德貝格以及卡爾·京特等。侵華日軍攻占南京后,這些西方人士冒著生命危險留在了南京,以各種方式保護南京民眾免遭屠戮并記錄下日本侵略者的殘暴行徑,為這黑暗的一頁增添了些許人性的光芒。他們以影像、日記、書信和照片等形式記錄下的日軍在攻占南京城之后六個星期內(nèi)實施的累累暴行成為了揭露日本法西斯暴行的鐵證。第三部分講述了一些西方記者在南京大屠殺暴行發(fā)生之后在第一時間在歐美媒體上刊登的揭露大屠殺真相的實時報道以及英國《曼徹斯特衛(wèi)報》駐華記者田伯烈(Harold John Timperley,1898—1954)編撰的《日軍在華暴行》,揭露日軍燒殺淫掠下的南京 “是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的活地獄”,“日軍在南京的暴行,毫無疑義的是現(xiàn)代史上最黑暗的一頁”。第四部分講述了戰(zhàn)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理南京大屠殺案、南京軍事法庭審判日本戰(zhàn)犯、歐美人士為南京大屠殺案審判作證、歐美親歷者后裔傳播歷史真相以及包括張純?nèi)纭赌暇┐笸罋ⅰ芳o實作品在內(nèi)的歐美社會對南京大屠殺的講述等。
為了完成展覽文字譯文的審校,王銀泉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查閱了大量史料,尤其是通過網(wǎng)絡(luò)查閱了美國耶魯大學神學院收藏的參與南京大屠殺救援行動的西方人士捐贈而設(shè)立的南京大屠殺項目(Nanking Massacre Project)的原始檔案,根據(jù)原文信息,查找到了原始文獻中的每一個相關(guān)文字,確保記述準確,譯文地道。同時他還通過查閱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以及英語國家的相關(guān)網(wǎng)站的平行文本,確保每一個關(guān)鍵詞語所指的史料真實,說法可靠,回譯準確,力求用大量當事人的原始材料和文獻檔案來還原歷史、揭示真相,確保展覽文字客觀敘述,真實可信,凸顯其視角客觀性和歷史真實性。所有這些原始文獻查詢都費時費力,只能根據(jù)原文可能對應(yīng)的譯文,一一打開可能對應(yīng)的PDF文檔,加上有些文獻很難打開,網(wǎng)速也時不時不給力,有時候為了查找到一個文獻的出處和幾個關(guān)鍵詞,就要耗費幾個小時的時間,找到了對應(yīng)文字,還要逐個單詞輸入,所以經(jīng)常就是一坐就是幾個小時,甚至忘了吃飯睡覺時間。滿懷家國情懷國際視野,憑借其豐富的翻譯經(jīng)驗和翻譯能力以及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王銀泉教授最后在規(guī)定的交稿時間之前圓滿地完成了譯文審校任務(wù),確保了赴法國展覽的成功舉辦,寄托了對30萬遇難同胞的深切緬懷,增進了國際社會對南京大屠殺真相的了解,控訴了日本法西斯慘絕人寰的暴行,駁斥了日本右翼勢力的南京大屠殺否定論,為促進世界和平事業(yè)做出了應(yīng)有的貢獻。
《共同見證:1937南京大屠殺》史實展中再現(xiàn)了約翰·拉貝的一句話:“可以寬恕,但不可以忘卻。”(Forgivable,but unforgetable!)史實展由中國人權(quán)發(fā)展基金會、中國人權(quán)研究會、江蘇省對外文化交流協(xié)會主辦,南京市對外文化交流協(xié)會、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法國岡城和平紀念館承辦。展覽面積800余平方米,共展出270余幅歷史照片、50余件展品和視頻資料,展示了歐美人士和大屠殺幸存者見證的日軍暴行。這是自2015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南京大屠殺正式列入《世界記憶名錄》后,歐洲首次舉辦此類展覽。據(jù)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張建軍介紹,南京大屠殺在中國廣為人知,但在西方主流社會知道的人并不多。本次展覽立足史實,以歐美人士的視角為切入點,挖掘細節(jié),講述故事,重點通過當年身處南京的歐美教授、傳教士、醫(yī)生、記者、外交官等人的日記、書信、文件、照片以及影像,原文呈現(xiàn)第三方檔案,展示歐美人士共同見證的南京大屠殺歷史,更便于西方參觀者接受。出席展覽開幕式的中國駐法國大使翟雋指出:“歷史不會改變,歷史不會被遺忘,歷史可以昭示未來。銘記戰(zhàn)爭的殘酷才能理解和平的寶貴。我們來到這里不是為了延續(xù)仇恨,而是為了讓我們的后代永享和平。讓我們?yōu)榇硕Α!?